<
t3b7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横刀十六国 > 横刀十六国 第538节
    “只是击退么?”

    “拓跋什翼健异常小心,广派斥候侦骑,每次出兵,都分成三部,一部为援,两部互相策应,一有风吹草动,立即退兵。”

    “这厮到学精了,联合西域都护也只能击退他,得不偿失,令桓伊守住城池即可,让拓跋什翼健再猖獗些时日。”

    梁国现在的精力在南面。

    南北一统,草原绝对不是对手。

    “唯。”李俭拱手。

    “朕进取海洋,你意下如何?”趁着这个机会,李跃干脆沟通一下。

    上次商议兵策时,他对从海洋出兵有些抵触。

    梁国的未来终究还是要靠他,李跃不想人亡政息。

    “父皇雄才大略,儿臣短视了。”

    “你这话就有些言不由衷了,你我既是君臣,但也是父子,父子之间,还用藏着掖着?”几年十年,李跃看着他一点一点的成长。

    不过城府也逐渐增加,在自己面前越发恭顺。

    李俭稍作斟酌,“儿臣只是觉得有些冒险,且大梁疆域万里,何必再经营海上?”

    李跃令人取来自己制作的世界草图,铺在堂中。

    大陆、海洋、海岛、南北极,都被李跃以山海经里的名字标注出来,没有就自己编一个。

    “大梁疆域万里,但核心区域,其实只有黄河、长江流域,这世界其实非常大,大梁不过其中一隅而已,不可妄自尊大。”

    “这……”李俭望着脚下偌大的地图,眼中充满了震撼。

    世界观瞬间就被打开了。

    “大海之上,金银、粮食、人口要什么有什么,岂能放弃?何为梁,以刀和木横行于四海之上,大海便是大梁天命所在!”

    这时代恐怕没人能比李跃明白海洋对华夏的重要。

    “经营西域只是沿袭大汉国策而已,开拓海洋,方是你我父子彪炳千秋的功绩!”

    做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一个国家也是。

    技术、天时、气候,都是客观原因,只要有一颗进取之心,这些都不是问题。

    这也是李跃能想到的,唯一能打破王朝两百年周期魔咒的唯一办法。

    “父皇真神人也。”李俭彻底叹服。

    “此物就送与你。”

    “谢父皇。”

    第七百二十章 退路

    江东。

    吴兴周氏不愧是江东之武宗,一旦决定起兵,比王氏果决多了,精选五千江东健儿为先锋,子率一万七千余众为后军,一路向北。

    接连击败前来拦截的王廞、荀籍等北方士族部曲。

    南北士族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响应者日多,义军渐盛,颇有席卷江东之势。

    不过北方士族也意识到危机,毕竟这群人打出的是清君侧的旗号,真攻入建康,清理谁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被梁国击败了,最多也就换个人磕头,但若是败于江东豪强之手,下场之凄惨可以预见。

    桓温的荆州兵没少作孽,都一起算在“北伧”头上。

    建康各大势力,反而与桓温抛下成见,一起对付本土豪强。

    江东豪强有江东百姓支持,北方士族则有江北流民支持。

    两股势力都不算弱小,北伧南貉,一时间斗的难分难解。

    战争之惨烈,不亚于北方。

    谢安一身儒甲,被北府军将士们簇拥着,登高眺望敌阵,只见敌营中旌旗林立,铁甲肃整,长戈如林,军容颇甚。

    “可惜周家不能为朝廷所用,若两方合力,足以抵挡大梁,坐拥东南半壁。”谢安喟然一叹。

    侄儿谢允道:“当年朝廷亏待周家,何其不智也。”

    “当年有当年的形势,周家三定江南,麾下数万虎狼之师,桀骜不驯,朝廷焉能不忌惮?”谢安屁股自然坐在晋室一边。

    谢允干笑两声,“贼势颇盛,梁军厉兵秣马,即便过了眼前这一关,梁国这一关也不好过,叔父还是早些安排。”

    没人看好桓温。

    士族不光要跟江东豪强斗,内部还要跟桓温斗。

    北面梁国如日中天,胜负已经十分明显,天下一统的迹象逐渐显露。

    谢家算是最早布局之人。

    几年前就将谢道韫送入梁国,还诞下皇子……

    也算是两边联姻,当然,这些都是士族的传统手段。

    谢安扫了一眼周围,见都是谢家家将,神色一缓,淡淡道:“欲迎贵客,须先打扫干净屋舍。”

    谢允愣了片刻,方才领会言外之意,“叔父高见。”

    叔侄二人不再说话,专心察看敌营。

    从南到北,极为仔细,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还让荀籍率军前去试探。

    士族一军出,豪强三路夹击之,荀籍再次惨败,仓皇后退。

    豪强军就在营前耀武扬威,一个个极其亢奋,咬牙切齿在营前痛骂。

    “回。”谢安神色不变。

    不过谢允能从他脸上看到一丝喜色,“叔父莫非有破敌之法?”

    谢安道:“兵法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乱军持怒而来,可以骄兵之计败之!”

    “骄兵之计?”谢允陷入思索之中。

    “传令,全军舍弃此营,后撤三十里,北府军断后。”即便发号施令,谢安还是慢条斯理,没有丝毫杀气。

    后退,能更靠近建康,远离豪强军的老巢会稽。

    军令一下,诸军如鸟兽溃散,只有北府军军容肃整,放火烧毁了营地。

    豪强军立即咬了上来,兵力虽众,却各自为战,北府军且战且退,没让豪强军占到多少便宜。

    退了第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三次。

    豪强军连胜三场,士气越发旺盛。

    不过骄气也越来越盛,皆有蔑视士族军之意。

    “敌意已骄,侄儿愿率一军,突袭敌营,定可大获全胜!”谢允见火候差不多了,决心一战。

    谢安摇摇头,“吴会豪族,传承数百年,皆通兵法,必有防备,不可击也。”

    “然则楚王昨日派人来斥责我等作战不力。”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不必担心,传令再退。”

    “再退……就到宣城了。”

    宣城是建康的南大门。

    “退。”谢安只说了一个字,语气虽淡,却气势十足。

    大军再退,有士族带着自己的部曲逃散了,士族军越来越少,只有六千北府军紧紧相随。

    北府军多为北方流民,侨居在江北,家眷大多在广陵,建康失守,广陵难逃一劫。

    眼看宣城近在眼前,士族军越来越少,终于有一股豪强军按捺不住,脱离大部,扑了上来。

    谢安当即召集北府军将,指着南面,“儿郎们,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战、战、战!”

    北府军士卒举起手中刀矛,斗志如烈焰一般升腾起来。

    随后,谢允、谢汪、谢冲等谢家子侄率北府军忽然掉头,气势汹汹迎战敌军。

    如果说江东还有一战之力,绝对不在桓温的荆州兵上,而是北府军,荆州兵成了丧家之犬,军纪松弛,战斗力持续下滑。

    北府军冉冉升起,内忧外患之下,要保卫家眷,人人奋不顾身。

    每个人都知道江东豪强攻破建康的后果。

    战场上,仿佛一道狂风自北向南席卷。

    豪强军轻敌冒进,造成暂时的兵力空虚,谢安等这么久,就是等的这个机会。

    “杀!”战场上,北府军咆哮着冲向敌营。

    谢安寻来一匹战马眺望,表面上一副云淡风轻神色,其实心中也有些担忧。

    这一战,北府军输不得。

    但战场上怕什么来什么,原本战场形势一面倒,敌军很快就要崩溃,却不料东面、西面各有一支大军包抄而来。

    “陷阱!”谢安心中一动,额头上划下一颗冷汗。

    他有骄兵之计,敌人也不是庸手,故意派一军脱离大部,吸引北府军反攻,然后东西两路包抄,围歼北府军主力。

    北府军没了,谢家无论在建康,还是今后的洛阳,都会失去话语权。

    面对重重敌军围困,北府军英勇奋战,以弱势兵力抵挡豪强军的围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北府军不断倒下。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