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7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横刀十六国 > 横刀十六国 第228节
    苍天一视同仁,自己糟了灾,但别人也不好受。

    黄河两岸的富饶之地都被李跃控制,背后有中原支撑,恢复的比燕国快。

    “梁公,新野有使者至!”

    李跃一震,桓温派人来了……

    第二百九十七章 棋局

    雷弱儿、吕婆楼出邺城后,没有返回长安,而是南下洛阳。

    黑云军一部顿兵河阳,一部突入河东,令氐秦诸将异常愤怒。

    “河东乃吾家门户,黑云军西进,分明不怀好意!”苻菁脸色阴沉。

    吕婆楼道:“那李跃狼子野心,与桓温暗通款曲,一旦在中原站稳脚跟,于我家大不利也!”

    雷弱儿神色一动,冲主将苻雄道:“黑云军横跨大河两岸,不出五年,必为天下霸主,不利关中,不如属下走一趟蓟城,联合慕容氏,南压中原,他日慕容氏兵出河北,我军出中原,席卷关东,则大事可成也!”

    苻氏虽然进入关中,但眼睛一直盯着关东。

    氐秦的疆域也没局限于关中,而是横跨弘农、崤函等地,是以对河东势在必得。

    关中人口凋零,强敌环伺,想要发展,只能盯着关东。

    苻雄为氐秦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领雍州刺史,位极人臣,权侔人主,他点头与燕国结盟,苻健绝不会反对。

    当下形势,与慕容氏联合,对氐秦百利而无一害。

    两边几乎有共同利益。

    而与邺城则有很大的利益冲突,如同此次,苻氏看中了豫州的人口,但邺城对豫州人口同样感兴趣。

    “那就先去探探慕容氏的心思。”苻雄点了点头。

    雷弱儿道:“洛阳不可久留,桓温厉兵秣马,只怕不日便要北伐,丞相当早做决断。”

    苻菁拱手道:“侄儿料定河阳黑云军不敢妄动,今张遇腹背受敌,正是攻取许昌大好时机,我军速战速决,然后弃洛阳而还兵弘农!”

    “刀已经架在项上,莫非要赌别人不敢下刀?李跃用兵果决,万一渡河南下,岂不断我后路?此策太过急进,不可取。”苻雄一挥手,拒绝了苻菁的提议。

    “难道我就这么退回?”苻菁一脸郁闷。

    雍州与并州一样,都是晋末大乱肇始之地,百姓不是逃往凉州,就是南下入蜀,刘曜、石苞祸害多年,也是千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

    所剩不多的人口,聚集在各大豪强的坞堡里。

    所以苻健才会千里迢迢的把手伸入中原,掠夺人口。

    “五日,五日之后,若豫州没有变故,我等就退军!”苻雄张开巴掌。

    形势已经不允许他们久留在此,不然河东丢了,他们得不偿失。

    张遇三面受敌,东面是姚襄,西面是苻雄,东南是殷浩,西南还有桓温虎视眈眈。

    张遇虽然击退了谢尚,但并没改变四面围堵的困境。

    苻雄预感这几天豫州会有变故。

    众将默然而退。

    新野。

    凉亭之中,桓温正在与郗超对弈。

    一列甲士持矛护卫凉亭左右。

    郗超落下一白子,“明公提兵新野,莫非有图豫州之心?”

    桓温跟着落下一黑子,“某为何要图豫州?”

    桓温连蜀中都不用心经营,又岂会将精力放在北方?

    “哦,那桓公此举何意?”郗超目光从棋盘上移开,望着桓温。

    “嘉宾莫非不知?”桓温亲切的称呼郗超小字。

    郗超沉眉思索片刻,心中便有了答案,“北国遍地胡尘,豫州取之不难,守之不易,是以,桓公欲以此地为饵,一箭双雕?”

    无论是汉赵,还是羯赵冉魏,对黄河以南控制力都不强。

    但晋室对中原从不上心,一心偏安江左。

    这么多年,已经在江东扎下根基,对北国越来越疏远。

    “试言之。”桓温抚弄美髯。

    “其一,明公顿兵新野,令殷浩坐卧不安,江东士族绝不愿看到明公收复许、洛,必会催促殷浩,心急就会出错,殷浩一去,江东人望皆归明公矣。”郗超放下棋子,在凉亭中摇头晃脑的踱步。

    桓温笑而不语。

    郗超继续道:“其二,张遇四面受敌,已经引动苻氏出兵中原,黑云军兵出河内,断其归路,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明公不正是运筹帷幄之渔翁?”

    桓温一子落在棋盘上,正好封住了郗超的大龙,“嘉宾才思敏捷!”

    郗超目光一闪,“属下以为,既然苻氏出兵中原,不如乘虚攻入关中,先取长安,然后驱兵向东,收复洛阳,则大事可定也。”

    关中豪强多次请求援兵,迫在眉睫,凉州张氏也派人来请求一同出兵攻打关中。

    但桓温却一直不为所动。

    “汝方才不是说了,殷浩兵败,江东人望皆归吾一人!”桓温眼中泛光。

    比起北国,他更在意江东朝廷。

    郗超一阵默然,桓温有几次良机可以收复北国,却一直按兵不动,坐失良机。

    “南北分野已成定局,数十年来,汉赵、羯赵、冉魏相继败亡,人心丧乱,野兽横行,非汉高、萧何复生,不能安定北地,我区区荆襄一隅,可破军杀将,却不能扫尽天下胡尘,唯有合江东之力,然后北伐,席卷天下,方可成大事也!”

    桓温很少在人前袒露过心迹,郗超却是个例外。

    两人一见如故,桓温特意将汉高祖和萧何列出来,心意不言而喻。

    当然,这也是一次试探。

    桓温麾下将领,大多与江东有联系,连他的几个弟弟都跟江东千丝万缕,所以桓温不得不启用蜀中人物。

    但这些人才干平平,最多郡守县令之才,无法参赞军机,也不能跟郗超相提并论。

    更可况郗超背后还有整个郗家。

    在江东影响极大,是桓温拉拢的对象。

    王谢荀殷与司马氏抱成一团,共同抵抗桓温,桓温占据上游,与江东面和心不和,也一直在暗中争取江东士族的支持。

    “能定天下者,唯明公耳,超愿追随明公,效犬马之劳。”郗超当然能听懂桓温言外之意。

    的确,一个荆襄不足以横扫北方,只有整合江东,方可与胡人一战。

    “大善!殷浩虚有其名,不日即将大败,汝可拭目以待耳!”

    “原来明公早有安排。”郗超笑了两声。

    桓温一手指着棋盘,一手抚弄长须,“天下皆为棋子,吾居荆襄,却不可局限于荆襄一隅之地也!”

    第二百九十八章 争夺

    李跃读完桓温的信有些无语。

    “桓温想要传国玉玺?”刘群神色变幻不定。

    八王之乱后,司马睿在王导、王敦拥护下,南下渡江至建康,九年之后,司马邺在长安出降刘曜,西晋灭亡,司马睿于江东登基为帝。

    但传国玉玺却留在了北方,辗转至冉闵手中。

    江东朝廷因为没有玉玺,一直被戏称为“白板皇帝”……

    李跃原本以为桓温是为了豫州而来,没想到桓温的心思却在玉玺上。

    当然,桓温也给了好处,两家盟好,可以协助李跃攻取豫州,赶走苻雄。

    “玉玺乃国之正统,岂可送于他人?”崔瑾当即反对。

    “玉玺乃梁公之天命耳。”刘群也不同意。

    取代冉魏后,李跃已经走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与周围各大势力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南面与江东撕破脸皮,北面与慕容氏是生死大敌,西面的苻氏也不是善类。

    当然,李跃走到今日,不可能有真正的盟友。

    只有利益。

    李跃道:“眼下不宜与江陵反目,去信一封,先拖着桓温,就说中原混乱,道路为贼所断,玉玺非同小可,不容有失,他日桓公举兵北上,再商谈此事不晚。”

    一封信就把玉玺弄走,天下没这么容易的事。

    刘群道:“桓温心思极大,既然图谋玉玺,必不会善罢甘休。”

    “他会不会善罢甘休是以后的事。”李跃无所谓。

    虱子多了不怕咬。

    既然立足中原,迟早会面对这些。

    正商谈的时候,张生野在门外道:“梁公,豫州急变!”

    “进来说!”李跃等的就是这个消息。

    张生野推门而入,对众人一一拱手,“殷浩密令降将魏憬攻姚襄,姚襄与张遇罢兵言和,转头击败魏憬,并其众,直取寿阳殷浩,殷浩惧,弃辎重退守合肥,士卒叛离,器械军储皆为襄所掠,殷浩再遣刘遁、王彬之攻姚襄,为其所杀!”

    李跃听着一阵无语,殷浩北伐,不攻许昌、洛阳,却盯着姚襄干……

    既然忌惮姚襄,当初却又鼓动他南下。

    “张遇如何?”

    “张遇率大军迎战苻雄!”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