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7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八零之走出枣儿沟 > 第142章
    谈湘拿起电话,给傅京笙打了过去,拨通号码,电话里头一连嘟了十来下,才被人接起。

    “喂,我是傅京笙,请问哪位?”

    “傅老师你好,我是谈湘,我长话短说,丰爷爷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叶明薇小姐的订婚消息,急着要去京市看你,你看该怎么办?”

    电话那头傅京笙愣了一下,只停顿了几秒就回过了神,他有些哭笑不得。

    “帮我和外公解释一下吧,我和叶明薇从来不是男女朋友的关系,明薇订婚是件喜事,你让外公等我一星期,我忙完手头上的事就去接他过来,最近天气不好,千万别让他一个人出门。”

    “好的,傅老师,我明白了,我这就回去和丰爷爷说。”

    谈湘回到了小院,看到了背对着她站立里寒风里的慕容丰。

    金黄的银杏叶散落满地,满头的白发老人佝偻着脊背看向北方,满目尽是苍凉。她突然意识到,其实丰爷爷他也是想回家的吧,落叶归根,是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执念。

    谈湘改变主意了,她又折返回了小卖部,再次拨出了那个号码。

    电话很快被接通了,听出了是谈湘的声音,傅京笙一下子紧张了起来,生怕他没拦住外公让他一个人上路了。

    “傅老师,丰爷爷他想回京市就让他去吧,我们也不用和他争辩叶明薇小姐的事情了,丰爷爷别扭了这么久,这件事不正好是个台阶吗?”

    听完谈湘的话,傅京笙也隐隐生出了期待,是呀,他盼着外公回来盼了好多年了,若是把事情说开了,说不定外公又不愿意回来了,想到这,傅京笙也做了决定。

    “阿湘,你说的对,谢谢你,你放心,车票的事情我来解决,硬座不行,我找朋友买卧票,等车子到了京市我会亲自去接外公回家。”

    谈湘听到这便不再那么着急了,接下来想说的话却有些犹豫该不该说出口了,而傅京笙却是先开口了。

    “谈同学,我知道这样有点冒昧,但如果你有空的话,我可以邀请你和我外公一起来京市吗?”

    听了这话,谈湘也不再犹豫了,回道:

    “傅老师,其实刚才我就想说的,我打算陪丰爷爷一起去,路途遥远,火车上这么长时间,我实在是不放心。”

    傅京笙听他这么说也松了一口气,心里对谈湘充满了感激,本来外公愿意回京市,他肯定是要第一时间去镇上接人了,可这几天制片厂里出了事,他短时间内真的没办法脱身,因着对外公的担心,他冒昧的提出了不合理的请求,好在人家姑娘心善,没有拒绝他。

    谈湘回到院子,把刚才和傅京笙商量的事情告诉了慕容丰,慕容丰得知谈湘要陪他一起去,肉眼可见的放松了下来。

    “丰爷爷,你这边东西收拾的差不多了吧,那就先跟着我回县城吧,我回去拿些换洗衣物,傅老师说了,他买到票会打电话给我的,他有我家文具店的号码。”

    “好好好,我跟着你回县城,我东西都收拾好了。”

    慕容丰的东西不多,就装了一个旅行包,谈湘一手拎着包,一手扶着慕容丰,坐上了去往县城的大巴车。

    下午四点左右,慕容丰的电话打到了文具店,是沈南星接的电话,电话里说买到了晚上八点的卧铺,到时候谈湘他们直接去车站就行,会有人给他们送票。

    沈南星接到电话连忙就赶回家告诉了谈湘这个消息,知道谈湘要去京市,沈南星是担心的,但听了谈湘的解释,她还是同意了。

    吃完晚饭,谈国青开车把谈湘和慕容丰送到了火车站,果然,火车站门口已经有人在等着他们了。

    那人举着写着谈湘名字的牌子,在人群中特别醒目,毕竟,一般都只有接站的才这么做,送站的这样做还真稀奇。

    拿到车票,谈湘和慕容丰一起检票进站,半个小时后,广播里就通知上车了。

    谈国青帮着他们把行李都送上了火车,然后才下了车。

    谈湘在车窗口挥别了谈国青,这才有空打量起了车厢。

    傅京笙是有点门路的,给他们买到的这两张卧铺票居然都是下铺,还正好是面对面的,这可是省了不少事。

    老人家有自己的生物钟,上车没多久,慕容丰就睡着了,谈湘今天奔波了一天,也有点累了,看了一会儿书,也在九点多的时候简单的刷牙洗脸后睡了过去。

    第二天谈湘是自然醒的,她睁开眼的时候对面慕容丰已经坐起身来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眼镜在看书,谈湘看了眼时间,发现已经八点多了。

    真好,这一觉醒来大半个旅途就过去了,再过五个小时就能到北京了。

    谈湘早饭吃的是绿豆饼和枣泥山药糕,这是谈翠昨晚给他们买回来的干粮,她这几年可没少坐长途火车,对于在火车上吃什么还是很有经验的。

    慕容丰早就吃过早饭了,他指着小桌上的水壶,说是今早有列车员送过来的。

    谈湘想,这应该是傅京笙的安排,没想到他还挺细心的。

    吃完饭谈湘便强制把慕容丰的书给收了起来,在晃动的车厢里长时间看书对眼睛不好,尤其是老人。

    没了书,慕容丰不想坐着发呆,只好和谈湘聊起了天,说着说着,这就说到了傅京笙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