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7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虎背奇花 > 第九十三章 圣药唯蛤蚧
    听到蓝道大师这样回答,沈襄錚沉默了。

    他是在思考自己过去那些宝贵的日子,只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蓝道只好又开口说话了:

    “你以为你真的明了这次押镖时间之长,任务之重了吗。”

    “我今天可以完全告诉你了。”

    “三年后,大明朝会发生一场席卷神州的大瘟疫。”

    “如果不好好控制,千里无鸡鸣,万里断炊烟。”

    “这不是骇人听闻的。”

    “而且这场特大瘟疫是海风吹来的洋瘟疫,由倭寇霉国从西洋带来的”

    “这简直是防不胜防。”

    “所以三清教主联合起来了,要天下所有的道众都努力帮助万民防范。”

    “江南就由我来负责,我就选定了南兴镖局。”

    “那颗明珠,是三十三天李老君炼成的防疫法器。”

    “举凡明珠光辉所到之处,这种灭绝人寰的大瘟疫,在三年后,不,即使再过七百年,也难以横行。”

    “七百年后,就当别论了。”

    “所以要在夜晚车载明珠巡展于高山大川,湖泊以及沿海。”

    “这样疫情之魔,就难以放开手脚荼毒万民了。"

    “沿途可能还会遇到叛贼劫匪,都由镖局独力歼灭,或者辅助朝廷予以歼灭之。”

    “这次,你们初试手脚,就做得很好。”

    听了蓝道一席话,沈襄錚终于彻底明白了。

    他觉得师傅应当让崬镖局把这番事情的来龙去脉,任务和目的,都告诉全镖局的人。

    还应该由道家出头,奏明朝廷,昭告天下民众。

    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

    对沈襄錚的话,蓝道点头赞允。

    他说已经通过那为嘉靖帝炼丹的大道友姚聃想法奏明皇帝。

    但是昭告天下是不行的。

    那会引来国际纠纷的。

    有人说嘉靖帝是个大昏君,整日里在大皇宫后院的炼丹房里修练仙道,一个月难以上一次朝。

    可是他却时时关心着天下大事。没有谁能够瞒过他的。

    那个严嵩,是迟早要理疗一下的,他嘉庆皇帝老早就在心里盘算着了。

    只是时机还未成熟。

    炼丹圣道姚聃是蓝道的大师兄

    神州的道众,在那时少说也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九点六,只差那么一点,一百个人中就有一个是道教中人了。

    信奉道教的民众,应该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那么嘉靖帝的耳目还怎么会不灵呀。

    因为道家的最大任务之一,是要天下民众安宁过日子

    你看,只要一个人有了灾病,道士师公一来,一场法事做下来,喝点圣水汤药,所有门上都贴上了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的黄纸符咒,病魔就被驱赶走了。

    天下有事,哪里有道士不知道的。

    道士知道了哪里又会让皇帝不知道呀。

    可以说嘉靖帝的耳目,布满了神州。

    每一旮旯角落里都是皇帝的口舌耳目。

    锦衣卫虽然耳聪目明,但是只有民众,才是无边的海洋呀。

    沈襄錚这一回是听师一席话,胜读百年书了,他明白了许多啊许多的道理。

    结合静安姑姑的教导,他心里有了和崬晶兰和好的主意。

    哪怕是失败三次九次,只要坚持下去,诚心诚意,定能够和她成为蛤蚧夫妻的。

    他和崬晶兰会成为蛤蚧夫妻,这都是静安姑姑在给药他时,对他说的。

    只是他当时不懂,世上只有把鸳鸯比做夫妻,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把蛤蚧比作夫妻的。

    沈襄錚心中恨不得立即再次出发去寻找崬晶兰,前次千里难遇,这次就是走上万里,也在所不惜。

    可是母亲的药还没有服完。

    一剂药,要煎七天,才算煎完,每天服用四次,即白天三次,子时还要服用一次。

    <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这确实很麻烦,但是沈襄錚孝心可嘉,他每次都要亲奉汤药。

    还有三天,就服完这最后一剂药了。

    沈襄錚正想看看书长见识,听到蓝道行这么一说,觉得自己对这蛤蚧一无所知。

    蓝道告诉他:“这是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的圣药。”

    “但是开药时,不是用两和钱来计算的,而是蛤蚧一对。”

    “蛤蚧的名字很多,各地的名称不同。”

    “如在台湾一带海岛上,都称其为太守宫。”

    “我在《杏林金导》一书中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

    沈襄錚立即说:“师傅著作已经大成,可喜可贺。”

    “那么徒儿就想先睹为快,我会焚香礼拜,沐浴斋戒,而后拜读的。”

    蓝道笑了:“不要这样隆重吧,你拿去,可以随便翻看,如有不妥之处,也可向为师提出建议的。”

    老神仙虚怀若谷,使沈襄錚万分感动。

    他想早如师傅这样,也许不会和崬晶兰产生深深的误会,遗恨至今。

    侍奉母亲服完这第三剂三次药后,沈襄錚就着烛光,翻看《杏林金导》一书。

    凡是名贵圣药,蓝道都附上传说和典故,这样让人对该药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

    他牢牢记着了蛤蚧这种奇怪的小动物。

    因为它太奇特了,看了《杏林金导》一书后,在他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牢牢记住的是,蛤蚧夫妻,是全世界最忠诚的夫妻,真正的海枯石烂不变心的夫妻。

    有道是泰山崩,沧海枯,始敢与君绝。

    可是蛤蚧呀,即使是沧海枯泰山崩,也不会与君绝。

    在《杏林金导》一书中,介绍完药效用途用量后,还介绍了捕捉的方法。

    书上这样写道:太守宫言如其实,夏秋季节的上午下午,可以在阴凉处的浅草丛中捕得,捉住了一只,就不用劳神费力去捕第二只了。

    你只须静静地等待片刻,它的配偶就会出现

    如果你提着囚禁那只蛤蚧的小铁笼,不管是慢走或者快走,另外一只会紧紧地追上来。

    如果你不停歇,那只蛤蚧还会爬到你身上来,爬到你手上来,爬到你手中提着的小铁丝囚笼中。

    死命地啃咬笼子,一直把牙齿都啃咬掉了,还要用牙龈去啃,满口鲜血,至死方休。

    笼中那一只,也如是而死。

    书中还在继续介绍蛤蚧的特性。

    在平时生活中,一对蛤蚧夫妻,假如一只死了,另外一只就会把它的尸体拖到石头上。

    活着的蛤蚧会晒着毒辣的日头,陪伴着死者,不吃也不喝,一直让太阳把它烤干为止。

    这还不算,死后的尸体也是永不分离。

    有好事者作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把一对配偶的尸体分别磨研成粉,做成蜡烛。

    把两只蜡烛放在桌子上,点燃了。

    在一丝风儿也没有的情况下,蜡烛上的火焰都会向对方互相倾斜,一直缠绕到一起。

    把它们放桌子的对角线上,距离远了,火焰成了丝线,也会缠绕到一起来。

    这真是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炬成灰泪勿干了。

    《杏林金导》到后来还写道:就是用蛤蚧治病,不用几钱几分,开方为蛤蚧一对的原因。用了一对蛤蚧,药到病除,很难啊复发的。

    沈襄錚看后,深思良久,觉得这本书写得好极了。

    他也认识到了自己深深的过错。现在是噬脐莫及,痛悔不已。

    看完了此书中的蛤蚧一节,沈襄錚心中浪潮翻滚,久久不息。

    他想,他一定要想尽千方百计爱上你崬晶兰,让他做什么都可以。

    他也要蛤蚧一样,为妻室去死,为妻室去活,不达目的,死不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