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7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灵将之说 > 第87章 挥军南下
    石重贵,本为石水皇朝高祖石敬瑭的侄儿,李火皇朝天祐十一年(914年)六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太原汾阳里,其生父石敬儒曾经做过李火皇朝庄宗李存勖的骑将,早逝,石敬瑭爱重石重贵,遂将他收为己子。

    石重贵少时谨言慎行,质朴纯厚,深得石敬瑭喜爱,到各地镇守都让他跟随前行,曾把诸多事情委托给他办理,但石重贵生性爱好驰马射箭,颇有沙陀祖辈之风。

    李火皇朝清泰二年(936年)五月,石敬瑭在晋阳举兵叛李火皇朝,李火皇朝大军围攻太原,石重贵或出谋划策,或冒矢拒敌,石敬瑭愈发看重这个义子。

    七月,石敬瑭以向神辽帝国可汗称子,并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神辽帝国求援。

    九月,神辽帝国可汗发兵五万,大败围城的李火皇朝的大军。

    石敬瑭离太原赴洛阳夺取帝位,临行前在神辽帝国可汗耶律德光的推荐下,选择了石重贵留守太原,授以BJ留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行太原尹,掌河东管内节度观察事。

    虽然石重贵官衔不少,但政绩平平,未著人望。

    天福二年(937年)九月,石重贵被征召回朝廷,授予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右金吾卫上将军。

    天福三年(938年)十二月,任开封尹,加封检校太傅,封为郑王,增加食邑三千户。不久后又加封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天福六年(941年),成德领主安重荣有反意,八月,石敬瑭借巡幸邺都准备讨伐事宜,离开大梁前任命石重贵为东京留守,改任广晋尹,进封齐王,并留下十数通空名宣敕给石重贵,以备安从进谋反。

    十一月,山南东道领主安从进叛乱进攻邓州,石重贵立刻派遣张从恩、焦继勋等大将出京讨伐,次年,成功平定安从进之乱。

    石水皇朝石敬瑭,生有六子,但五子早亡,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在石敬瑭病重之时,曾在宰臣冯道独自奏对时,命近侍将石重睿抱起放到冯道的怀里,希望冯道能在自己死后,扶立幼子为帝。

    六月十三,石敬瑭终于撑不住了,病死于汴梁宫中。

    听说干儿子死了,耶律德光按礼节也辍朝七日,表示哀悼,但他从来也没有把石敬瑭当自己人,而是把他当做神辽帝国在中原争取利益的代言人,你只能乖乖听我的话,不能给神辽帝国添麻烦。

    石水皇朝的朝中大臣们,见石敬瑭升了天,也只是假慈悲一下,只要有官当,有荣华富贵享,谁当皇帝都一样,跟谁混也是混嘛。

    当然,有一个人与这些人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此人虽然也痛哭哀号,甚至使上了吃奶的劲儿,但是他哭的不是石敬瑭的死,而是石敬瑭没有把皇位传给他,此人正是石敬瑭的侄子齐王石重贵。

    在石敬瑭在世之时,其对石重贵疼爱有加,而由于石敬瑭儿子大多早夭,便把他当亲儿子养,但石敬瑭死时,让冯道等人顾命,偏偏把这个生前喜欢的侄子给撂一边,这让石重贵好生郁闷。

    其实,冯道一向比较看好石重贵,反正皇帝死了,新立的皇帝还屁事不懂,于是冯道背弃石敬瑭的临终嘱托,拥立28岁的石重贵做了石水皇帝。

    石重贵沿用石水皇朝石敬瑭的天福年号,即位为皇帝,石水皇朝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

    与石敬瑭相比,石重贵也是半瓶子醋,但二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对待神辽帝国的态度。

    石敬瑭认神辽帝国可汗为干爹,石重贵不同,他非常讨厌耶律德光这个人,当然,也对伯父给人当干儿子一事颇为不爽,现在,他继位了,那耶律德光岂不是他的爷爷辈儿?

    这么一想,这个石水皇朝皇帝当得可够窝心,因此,石重贵一上任,就开始撇清和神辽帝国不伦不类的“亲戚”关系,毕竟当人家孙子,会为天下人所笑,如果说称臣,至少面子上还挂得住,但考虑到自身的实力,这个弯拐得不能太急,饭要一口一口吃嘛,所以,称什么都可以,就是不给人称孙了。

    石重贵把他的想法告诉了群臣,下面一下炸开了锅,有同意的,有反对的。

    有人建议石重贵只向神辽帝国称孙不称臣;有人说先帝向神辽帝国屈膝是为了国家社稷和黎民百姓,有什么可丢人的,这样做万一得罪了神辽帝国之人,神辽大军大举南下,到时说什么都晚了。

    冯道是个老江湖,他不急于表态,而开始装起了糊涂,意思很明白,你们爱怎么鼓捣随便,我不掺和,你爱称臣,爱称孙,关我屁事。

    石重贵见还是有人赞同他的观点,于是派使者去神辽帝国告诉耶律德光,如今的石水皇朝皇帝,只向您称臣,不称孙。

    耶律德光一直把石重贵当孙子辈儿看待,见他如此无礼,便破口大骂,因为石敬瑭对他言听计从,没想到这个孙子半点也不像他伯父,敢公然撕破面子,自感颜面无光,同时也气得半死。

    这时,手下也劝耶律德光说,趁石重贵立足未稳,何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于是,耶律德光发誓,一定要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原皇帝。

    之后,石水皇朝与神辽帝国不再像以前那样卿卿我我,双方进入了战争状态的边缘,随时可能发生一场两大领地之间的战争。

    而石重贵夺了石重睿的皇位,屁股还没坐稳,便与神辽帝国因为称孙一事翻了脸,耶律德光气得哇哇叫:你不叫我爷,我就让你灭亡。

    那边耶律德光的肺快气炸了,这边石重贵是爱江山,更爱美人儿,过得优哉游哉。

    一天,他正和新娶的娇妻风花雪月,就听有人来报,说青州领主杨光远外连神辽帝国造反,他顿感不妙,知道他们会联手对付自己。

    杨光远,小字阿檀,及长,止名檀,唐天成中,以明宗改御名为亶,以偏傍字犯之,始改名光远,字德明,其先祖沙陀部人也。

    父阿噔啜,后改名瑊,事李火武皇为队长,光远事庄宗为骑将,李火天祐中,庄宗遣振武领主周德威讨刘守光于幽州,因令光远隶于德威麾下。

    后与德威拒蛮族于新州,一军以深入致败,因伤其臂,遂废,罢于家。

    庄宗即位,思其战功,命为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尚书右仆射,戍瓦桥关久之。

    明宗朝,历妫、瀛、易、冀四州刺史。

    光远虽不识字,然有口辩,通于吏理,在郡有政声,明宗颇重之。

    “长兴中,神辽有中山之败,生擒其将紥拉等数十人,送于阙下,其后神辽既通和,遣使乞归之,明宗与大臣谋议,特放还蕃。

    一日,召光远于便殿言其事,光远曰:“紥拉等北土之善战者,彼失之如丧手足;又在此累年,备谙中国事,若放还非便。”

    明宗曰:“蕃人重盟誓,既通欢好,必不相负。”

    光远曰:“臣恐后悔不及也。”明宗遂止,深嘉其抗直。

    后自振武领主移镇中山,累加检校太傅,将兵戍蔚州。

    石水高祖石敬瑭举义于太原,李火末帝遣光远与张敬达屯兵于城下,俄而神辽大至,为其所败,围其寨久之,军中粮绝,光远乃与次将安审琦等杀敬达,拥众归命。

    从高祖入洛,加检校太尉,充宣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六军诸卫事。

    是时,光远每对高祖,常悒然不乐,高祖虑有不足,密遣近臣讯之。

    <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光远附奏曰:“臣贵为将相,非有不足,但以张敬达死得其所,臣弗如也,衷心内愧,是以不乐。”

    高祖闻其言,以光远为忠纯之最者也,其实光远故为其言,以邀高祖之重信也。

    明年,范延光据邺城叛,高祖命光远率师讨之。

    将济河,会滑州军乱,时军众欲推光远为主。光远曰:“自古有折臂天子乎?且天子岂公辈贩弄之物?晋阳之降,乃势所穷迫,今若为之,直反贼也。”由是其下惕然,无复言者。高祖闻之,尤加宠重。

    光远既围延光,寻授魏博行府领主。兵柄在手,以为高祖惧己,稍干预朝政,或抗有所奏,高祖亦曲从之。复下诏以其子承祚尚长安公主,次子承信皆授美官。恩渥殊等,为当时之冠。桑维翰为枢密使,往往弹射其事,光远心衔之。及延光降,光远入朝,面奏维翰擅权。

    高祖以光远方有功于国,乃出维翰镇相州,光远为西京留守,兼镇河阳,因罢其兵权。

    光远由此怨望,潜贮异志,多以珍玩奉神辽,诉己之屈,又私养部曲千余人,挠法犯禁,河、洛之人,恒如备盗。寻册拜太尉、兼中书令。

    时范延光致仕辇囊装妓妾,居于河阳。光远利其奇货,且虑为子孙之雠,因奏延光不家汴、洛,出舍外藩,非南走淮夷,则北走神辽,宜早除之。高祖以许之不死,铁券在焉,持疑未允。光远乃遣子承勋以甲士围其第,逼令自裁。

    延光曰:“天子在上,安得如此!”乃遣使者乞移居洛下,行及河桥,摈于流而溺杀之,矫奏云延光自投河,朝廷以适会其意,弗之理。

    后逾岁入觐,高祖为置曲宴,教坊伶人以光远暴敛重赋,因陈戏讥之,光远殊无惭色。

    高祖谓光远曰:“元城之役,卿左右皆立功,未曾旌赏,今各与一郡,俾厘任以荣之。”因命为刺史者凡数人。

    时王建立自青州移镇上党乃以光远为平卢军领主,封东平王。

    光远面奏,请与长子同行,寻授承勋莱州防御使。及赴任,仆从妓妾至千余骑,满盈僣侈,为方岳之最。下车之后,惟以刻剥为事。

    少帝嗣位,册拜太师,封寿王。后因景延广上言,请取光远麾下所借官马二百匹,光远怒曰:“此马先帝赐我,何以复取?是疑我也。”遂遣人潜召取子承祚自单州奔归,朝廷乃就除淄州刺史,以从其便。

    光远益骄,因此构神辽,述少帝违好之短,且言大饥之后,国用空虚,此时一举可以平定。。。”

    其实,对杨光远这个人,石重贵一直不怎么放心,而杨光远也看不起石重贵,觉得他自己比石重贵更有雄才大略,如今石重贵都能做皇帝,他岂不更能?

    但是,当下还没有与石重贵叫板的资本,于是想走一下石敬瑭当年的路线,先投靠神辽帝国,来一个借刀杀人,最终称帝中原。

    耶律德光也是来者不拒,欣然接受了他,杨光远告诉耶律德光,说石重贵“负德违盟、聚财害民”,建议耶律德光趁现在石水皇朝出现饥荒、财政紧张的时机,出兵讨伐石重贵,而耶律德光的部下赵延寿也在旁边煽风点火,这更坚定了耶律德光要拿掉石重贵的决心。

    赵延寿,常山人,原来姓刘,父亲做过县令,小时候,赵延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后来因为战火烧到他的家乡,父亲的辖地被沧州领主刘守文的部队攻占,他和母亲落入刘守文的属将赵德钧之手。

    小时候的赵延寿长得异常清秀,而且聪明伶俐,招人喜爱,有些武艺,又能做诗,他有两句诗在当时被人们广为流传,就是“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因此赵德钧非常偏爱,将他收为养子,于是他便改姓为赵。

    在刘守文被刘守光打败之后,赵德钧也投降了刘守光,但他对刘守光的所做所为看不惯,觉得在他手下做事没有什么前途,也看出刘守光是在走一条自取灭亡的路,于是就偷着跑了出来,归附了李存勖。

    李存勖很器重他,让他领兵一起参加了灭朱金皇朝的战争,赵德钧立下大功,被李存勖任命为北方重镇幽州和沧州领主。

    赵延寿跟随养父长大,又被明宗李嗣源看上了,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从此,赵延寿便开始飞黄腾达起来,官职一级级地向上跃升,一直到枢密使,并兼任徐州领主。

    赵德钧因为养子的关系,也成了李嗣源器重的大臣之一,但赵德钧还是有一些政绩的,他驻守在幽州长达十几年,将幽州治理得很有生机,为李火皇朝有效地防御了神辽帝国的攻击,明宗对他很满意,加封他为北平王。

    到了李火皇朝的末年,李从珂在皇帝之位,石敬瑭和他矛盾逐渐加深,最后石敬瑭为当北方的皇帝,勾结神辽向李火宣战。

    神辽军队和石敬瑭的部队联合将李火的讨伐军围困起来,统帅张敬达向朝廷频频求援,李从珂便派赵德钧、范延光和符彦饶分兵三路火速增援张敬达,并命赵延寿随后跟进配合。

    在增援张敬达的三路兵马中,赵德钧的战斗力最强,但赵德钧却讲起了条件,李从珂任命他统帅三路军队,他还不满意,又得寸进尺地提出了很过分的要求,要李从珂任命他的养子赵延寿为镇州领主,而且要李从珂允许他的军队和范延光的混合,他的打算是吃掉这支部队,扩大自己的势力。

    赵德钧这种小人行为让李从珂勃然大怒,立即派人通知范延光小心防备赵德钧,对赵德钧让赵延寿做镇州领主的无礼要求,李从珂不但没有答应,还命令赵延寿马上进兵增援前线。

    见李从珂不吃他这一套,赵德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目标投向了神辽,他给神辽可汗耶律德光送去大批财物,乞求耶律德光支持他做中原的皇帝,舍弃石敬瑭。

    但当时的耶律德光已经许诺了石敬瑭,因为他很眼馋石敬瑭答应给他的十六州,但看见赵德钧送来的宝物珍玩,他又动了心,加上他也害怕赵德钧截断他回草原的退路,于是便犹豫起来。

    桑维翰得到消息,心急如焚,赶忙到耶律德光的大帐前劝说耶律德光遵守先前的诺言,又在大帐前哭诉了一天,使耶律德光下了决心支持石敬瑭,回绝了赵德钧的使者。

    由于增援的部队迟迟不到,结果贻误了战机,张敬达被属将杨光远杀死,然后杨光远率领李火的军队,投降了神辽帝国。

    此战失败,赵德钧乘机要官和迟迟不进是主要的原因,但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因为和李火决裂,他连原来的属地也失去了,只剩下手中的军队了,为了立足,他和赵延寿攻占了潞州,权做容身之地。

    但赵德钧的所作所为让将士们很失望,不少将领领兵离他而去,小小的潞州也难以固守,赵德钧父子无奈,只得投降了神辽,保条性命。

    赵德钧父子被押赴北方草原,受到述律后的斥责羞辱,赵德钧在一年后死在了那里,做了异乡之鬼。

    养父死了,但赵延寿却被耶律德光重用,因为耶律德光想用汉人来统治中原,然后他再加以控制,赵延寿被任命为幽州领主,加封燕王。

    从此,赵延寿便充当了耶律德光进犯中原的急先锋。

    石水皇朝开运元年(944年)春,神辽帝国可汗耶律德光,派赵延寿率马步军五万,自幽云十六州南下,攻打石水皇朝,而杨光远在青州,声援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