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7小说网 >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214章
    ——但是蜀汉作为汉朝血脉的正统延续者,有它在西南虎视眈眈着,曹魏怎么也不好像王莽那样,为了自己上位得舒服,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吧?】

    啊,原来你说这个被动啊?

    发现是自己神经敏感会错了意,刘备有些尴尬地悻悻然收回了按在腰侧的手。

    唔,下次做决定之前果然还得好好考虑一下,不能被感情太过操控住了……

    认真反省了一下自己,他重新坐得端正。

    【所以比起王莽之时的花样频出,曹魏对自己天命的宣称就显得朴素了一点。虽然也有黄龙、凤凰这样的活物来作为祥瑞的启示,更多的还是出在千余年来文王、孔子传下的图谶,玩弄起文字的把戏来。

    比如说孔子传下的《春秋玉版谶》上,就有“代赤者魏公子”,赤指的当然是赤帝子汉朝皇帝,而魏公之子,除了曹丕还能有谁呢?

    又比如说那句“许昌气见于当涂高”,说当着道路而高大的,莫过于宫门外两个观阙,而其名为“象魏”,所以代汉者当涂高就是魏当代汉的启示,然后再把这句话延伸开去,说是从光武皇帝之时便已经引用——前面还有半句“受以丞相”呢,错不了了!】

    刘秀:???

    活用谶纬者必遭谶纬背刺是吧??

    光武皇帝当场一个心梗:这谶纬是信不得了!

    【乐,秀儿是说过这句话,但前面不还有连着的一句“汉家九百一十岁,以蒙孙亡”吗?

    从刘秀开始到曹操,甚至都没到一百年,就算从刘邦开始算,那也才超过四百年。

    哪里来的九百二十岁汉家天下啊?

    真就灵活的封建实用主义迷信啊.jpg】

    三国:……

    后世人的戏谑感,永远在他们感觉奇妙的地方出现呢。

    说讽刺倒也不是真的讽刺,就是点明白了之后,让人感觉浑身别扭……

    曹操倒是半点都不脸红。

    好用就行诶,这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

    后世人自己都觉得实用人才好,那他们把谶纬都灵活变通实用于当下,这不刚好还应了它赞许的方向吗?

    这很合理啊!

    【于是借着祥瑞和谶纬,献帝再三下诏禅位,群臣又数十次上表劝进,一个月里往返的文书从月初闹到了月底,文采斐然漂亮得都要和理想中的唐虞之世比美。

    从《易传》讲到《河图》,从周天岁星讲到唐尧虞舜,曹丕在表面上一味的退让之后,终于“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献帝的禅位。

    顺应着东汉的火德,他痛快地自居土德,于是把一切改制的工作都预备地好,燎祭天地、五岳、四渎,改元黄初,升坛受玺绶,即皇帝位。

    然后给后人留下了一句淡淡的,“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刘家人:……

    谁家舜禹之事是臣子逼迫君上这么干的啊!

    —

    《竹书纪年》:?

    谢谢,我。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重看曹魏代汉的过程,我们其实可以只用那么简单的几个短句就概括完毕。

    臣何德何能。

    孤勉为其难。

    朕受命于天。

    一步步地拾级而上,等到最后抵达顶峰的刹那,再回首先前的风景,又该是如何的想法呢?

    我们不知道,史书也没有几l笔留下这不必要的闲谈。

    所以我们后世人只能对着曹操只差临门一脚就能登上帝位,最后却终没实行的记录揣测,对着曹丕独将曹植封王的日子延后,心里的想法也许百转千回,最后还是允诺的记载品味,却始终找不到一个也许最为真实可信的理由。

    但那些都不重要了,

    反正现在是大魏的天下了,是曹丕的天下了。——一切本该平静无波落下帷幕了。】

    很突然的,是一声尖厉的长鸣。

    曹操感觉到自己的心猛地一坠,那尖锐的啸声,有力地穿透了一切的阻碍,直插入他的胸膛,让他的情绪应和着那声音倏然紧绷。

    在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曹操顿住了。

    朦胧的预感自脑海深处开始浮出水面,冥冥之中自有一种微妙的感觉,让他的鼻尖都跟着这声音一酸。

    曹丞相的脸上是不作假的迷茫,他真的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那般生理性的反应,为何经历了后世人口中的万般坎坷都没多少深切感触的眼眶,此刻却隐隐有着涩感。

    是那声音太过有感染力吗,以至于让他都忍不住心生凄然悲怆?

    还是——他心一紧,已经有些久远,乃至于都被他放在脑后的记忆此刻终于被他记了起来。

    曹魏还能有什么值得后世人播放如此悲怆音乐的时刻呢?

    ——只能是,司马家的所作所为啊。

    在那么多可能面对的场景面前,他却没有丝毫阻碍,想起了那个,后世人口中被杀害的孩子。

    是他吗?

    曹操的呼吸都有些阻塞。

    【可是曹丕短命,连改正朔这样的大事,最后甚至都交给的是曹叡来施行。

    曹叡的寿命也好不到哪里去,比之他父亲更为致命的是,他甚至还没有自己亲生的儿子。】

    在吟啸的低音之上,掺入的是渐起渐密的鼓声。

    一声声的,随着后世人的字词,敲落在他的心上。

    他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