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7小说网 >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132章
    这是韩信的第一次试探,也是对于章邯的第一层欺骗。而章邯当然没相信:他不了解韩信,但他自认为还是知道刘邦的领兵能力的。

    这攻取陇西,确实应该是攻击关中的前奏。但走西汉水出陇西,尽管有水运之便,道路也相对平坦,可是路程迂回绕远,还有陇山阻隔,给章邯留足了前去应对的时间。

    这是你刘邦想得出来的计策?我不信!说不定就是在和你前不久把那个叫做韩信的毛头小子提拔上去的事情结合在一起,想让我因此相信那个新兵蛋子能策划出这种不靠谱的计策。

    哈,这肯定是你放出来的烟幕弹!怎么可能有人真的愿意把一介小卒提拔为大将啊,这个计谋也太奇怪了。你以为我章邯会信吗?】

    韩信一时语塞。

    他当时制定计划的时候,其实也没想到这一层。主要考虑的是章邯偏向稳重,反过来说就是容易对于奇策产生质疑的性格。

    可是后世人这么一说,好像也讲得通?

    韩信:……所以我说我对汉王虽死不易明明很正常啊(理直气壮)

    毕竟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啊!

    【他这么想就落入韩信给的第一层圈套里头了:他就是要让章邯怀疑汉军在搞声东击西之计,怀疑得越彻底,他就会对战场上传来的汉军动向产生越强烈的不信任感。

    章邯曾经是秦朝的少府,领兵作战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样的人往往都会有自信在。于是面对汉军的声东击西之计,领兵中正的秦将只会选择坚信自己的军事判断和直觉。

    而章邯曾经作为秦将,结果最后却投降了项羽,导致几十万追随他投降的秦军被屠杀。他虽然被分封在秦国旧地,却已然成为了故土父老眼中的叛徒与仇人。

    这种对于自己曾经想要保住的东西无能为力,被自己曾经守卫过的人民憎恶的苦痛,绝对又会在章邯的心中留下沉重的阴影,使得他的内心趋向封闭,也就促使他对于自己的决断会更加的笃定。

    那么韩信接下来只要猜测,章邯会认定刘邦从那条路回去就行。

    刘邦当年焚烧栈道,烧得就是子午道这一段。那出声东击西,说不定就是想让他章邯以为他刘邦不会再从子午道回来呢?

    再者,出了子午道口,眼前就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北去不久就是咸阳,东去也能到达刘邦曾经的驻地灞上,绝对轻车熟路就能直入关中腹地。

    子午道还是唯一一条通向最为弱小的塞国的通道,可以规避掉他章邯的锋芒。

    这样刘邦还不选子午道吗?怎么可能呢?

    当然了,章邯到底是稳重的。他原本还是在陈仓和子午之间徘徊,也派人加强了陈仓的监备。可是我们肯定听说过一句话,叫做,不要试图让手下去印证你心中早就有所定论的猜测。

    于是,当章邯探知子午道有汉军精锐在修复栈道,汉军先锋部队已然开始进攻杜县的时候,他心中那块举棋不定的大石终于放下了。

    出发,向子午道口。至于陈仓道也同时被攻击了?不过是汉军还想玩一出声东击西而已。别管它了。】

    【而韩信笑了。

    谢谢啊,章邯,你为他送上了开幕的一场大礼。】!

    第60章

    【很快,陇西方面传来军报,汉军停止了进攻;攻占了子午口的汉军,并没有出山攻击杜县,而是据山观望。

    只有原本被他认为是声东击西的遮掩的陈仓道,传来了紧急军报,言称有汉王与大将旗帜,汉军已然北上渡过渭水,包围陈仓。

    这时方才醒悟的章邯匆匆调转方向,等赶到陈仓城的时候,就被以逸待劳的的汉军击溃,被迫退回废丘,而他的弟弟章平率领着部分雍军退守好畤,两人成掎角之势,试图阻止汉军的东进。

    但是这些到底是无济于事了,随着汉军的两面夹击,废丘大败之后的三秦军主力被彻底击败,丧失了主动攻击的能力。

    章邯困守孤城,再也没出废丘一步。这时的他,也许会觉得噩梦重现吧,当年没能坚守下去的城池的剪影,此刻午夜梦回,会不会在他眼中,恍惚便与废丘重叠在一起呢?

    我们谁也不知道。】

    韩信沉默着,目送着天幕上面容中带着深沉与疲倦的男人,身影逐渐淡去。

    汉初所有人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默地旁观着一切。

    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往了。

    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还定三秦这出谋划,我们之前说它可以称得上是集齐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人和是最容易理解的,汉军这边有刘邦韩信灌婴樊哙等人,上下一心,又正是对处境满腹牢骚,一心东进的时候,作为敌人的三秦却由于历史遗留因素显得瞻前顾后,失了原本的风采。

    天时也不难,毕竟算得上是汉军自个上去抓住的时机。趁着东边的项羽忙着镇压反对派自顾不暇的时刻,为平定三秦稳定关中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那么地利呢?我相信有人看下来会问,汉中通往关中总共就三条路可走,这也叫地利吗?

    ——地利在西汉水啊!】

    “水?”

    韩信蹙起了眉,敏锐的军事直觉霎时联想到当时的局势,原本对于蜀汉竟然无力再现他当时故事的疑惑,一瞬间竟有些茅塞顿开的感觉。

    但被点破之后,所余下的就是淡淡的惋惜与遗憾了:“那后世,汉中的水系难道改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