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唐朝好地主 > 第十九章 开门红
    西市与长安其它的里坊一样,也是封闭式的。东贵西富,朱雀大街是长安的中轴,朱雀大街以东属万年县,而以西属长安县。东城的北部,都是勋贵官僚宅邸。而西城,尤其是西市边上,则多是富商居住之地。

    外郭城的东西两城的南部一带,则多是普通的市井百姓。

    虽然西城不如东城勋贵云集,但却胜在热闹。

    张超随着老爹绕着长安城墙,从东绕南城到西城,经西城三门中的南门延平门入城。门口站着一队守门士兵,这些士兵也是番上的府兵。对于入城的百姓,也不是很严。多数都是直接放行,只有一些惹眼的才会被叫到一边问话。而那些带着货物的商贩,也要叫到一边检查,并且交税。

    张超和老爹各只背了一个柳筐,算不得什么很多货物。但老爹挎着横刀,张超的幞头则掩不住他的短发。

    “哪里人,进城干什么,背上筐里是什么?”

    一名很年青,但身上却穿了一件山文字甲的军官叫住了两人。

    “有过所吗?”

    过所相当于明朝的路引,也是一种通行证。一般离家百里,都是要过所的。

    “我是参旗军下灞上白鹿车骑府的府兵,队副张铁枪。这是我儿,张超。”老爹倒是不卑不亢的自报身份。

    一面说着,老爹一面掏出了自己的官印。

    铜制的官印并不大,但上面却有老爹的官职和名字。

    年青军官接过仔细查验过,然后递还,笑道,“原来是我们参旗军的同袍,老哥好。”

    “我也是参旗军的,就是万年的骠骑府兵,现任旅帅,我叫崔琰,老哥可以称为我五郎。”

    “长官好。”老爹行了个礼。

    参旗军正是大唐关中十二道中的万年道的军,关中十二道,每道一军。万年道这一军正是参旗军。

    大唐现在的兵马系统其实有些乱,名义上军队系统是十二卫。但实际上,大唐立国开始就恢复了十二卫的名字,也授任了许多将领为十二卫军官。不过实际上嘛,大唐十二卫四府,现在仅仅就是个空头名字。

    大唐真正的军队实际上是分成了好几块,第一块就是十二道十二军。这十二道就相当于把关中地区划为了十二个军分区,每个军区分下有一个军,各领大约一二十个骠骑府和车骑府。

    十二道和十二卫最大的区别在于,隋朝的十二卫,是各卫掺杂,同一个地区内,也许有二十个军府,但这二十个府并不只隶属于一卫,而是隶属于多卫,可能每卫都辖一两个军府。这样的做法,大大防范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可以有效的互相监督。

    但如今是初唐,是要争天下。关中是大唐的核心,而当初周边也不太平。因此才把关中分设十二道,设十二军。这样就能集中力量进行防御,更加有效。

    十二道十二军就是大唐府兵的一支重要力量,拥有二百余个卫府,名义上有十几万府兵。

    但除了这十二军,大唐还有好几支重要的军队力量,这就是李渊父子四人手里的军队。李渊称帝后,把自己当年带着起家的那支军队中,挑选了三万精锐常驻京师,这支军队也叫元从禁军。

    太子李建成也有自己的东宫兵马,称为东宫六率,以及东宫亲勋翊卫三卫五府。东宫六率和卫府的兵数量不少,也是一支精锐力量。

    此外秦王李世民和齐民李建成,也各有自己的王府兵马,称为左右六护军府,另还有亲事府和帐内府,数量也都有数万。

    当然,李家的那些宗室,手里也还握着或多或少的兵马,比如正南征的李孝恭,以及李神通等人,连长平公主的驸马柴绍手里也握着一支军队。

    另外那些归附李唐的隋末反王,不少也还是拥兵一方,如燕王李艺、吴王杜伏威等。

    名义上,大唐所有的军队都隶属于十二卫,但具体上,却还是分属好几个山头。十二军,算是名义上归属朝廷统辖的军队了,比太子和二王的军队更中立些。

    参旗军,隶属万年道下,关中的万年、灞上等数县都归属万年道,各府都归参旗军统领。老爹的白鹿府也是参旗军下,而这个崔琰很明显也是参旗军的。

    不过老爹都五十多才是个队副,而人家看上去不到三十,却已经是旅帅了。不过张超听到对方姓崔,便觉得这不算什么了。

    崔氏,可是隋唐时期最顶级的豪门之一,号称为五姓七高门的崔氏,可是在里面占了两宗。博陵崔氏,清河崔氏,不论是哪个崔氏,都是了不得的。

    七宗之中,李氏也有两个,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大唐皇族就是陇西李氏的一支。

    崔琰倒没有那些二代的傲气,对只是个小队副的老爹也很客气,还多聊了几句。

    “原来你就是上次虎牢之战中,持铁枪冲入河北军中夺得先锋之功的铁枪将啊,闻名已久啊。”崔琰看来是个崇拜勇士的年青人,知道了老爹就是本军上次立功的那人后,更加热情了。

    “某只是一老卒而已,不敢称将。”老爹客气道。

    “老哥过谦了,老哥这是来长安干啥呢。”

    “没啥,做点买卖。”老爹在自己的崇拜者面前,没多说什么。

    不过张超倒看出这个崔旅帅是个高富帅,年轻多金,性格也很真爽。当下便在一边道,“我们爷俩做了些黄馍馍来长安卖,这馍可好吃了,不酸还甜,最能充饥。五郎哥哥在这里当班也饿了吧,不如拿两个去吃。”

    一面说,张超一面已经直接掀开柳筐,从里面取出两个还带着热气的黄馍馍。

    “哦,好香。”

    崔琰忍不住赞道,“这不是蒸饼吗,怎么叫黄馍馍?”

    “五郎哥,这可不是普通的蒸饼,你看我们的黄馍馍,一拿出来隔老远就有股清香。而且你看,这馍是不是好大,你看这裂开的口子,里面的红豆枣沙都露出来了。还有你拿在手里捏下,你就知道,这馍有多松软了。”

    崔琰本来一看是黄色的蒸饼,就知道是糜子做的,便没啥胃口。平时他吃的可都是白面蒸饼,里面的馅都是羊肉的。

    不过黄馍馍被塞到手里,他手一按上去,发现果然很松软,软的不像话。

    “五郎哥,你吃一个试试,包你吃了一个想俩,不好吃你骂我。”

    “我倒想试试是不是真有这么好吃。”崔琰听张超这么一说,也不好推辞了,当下拿起一个咬了一口。

    他本来还想,若是不好吃,立即就不吃了。

    可一口下去。

    哇,好松软,而且,为什么这蒸饼不酸?

    又松又软,不但不酸,而且好像还有甜味。再咬一口,咬到里面的红豆沙了,红豆和大枣蒸熟做成的沙馅,有豆香也有枣甜,给这黄色的蒸饼带来了一份极难得的口感味觉。

    “好吃。”

    说了一句好吃后,崔琰忍不住又大口吃了起来,一个黄馍馍,也就一百克出头,唐朝二两多点的样子。

    唐人食量普遍较大,男子差不多都能吃十个。

    二两多的黄馍馍,崔琰居然几口就吃掉了,他忍不住又把第二个也给吃了。等发现两个都下了肚,他才有些不好意思的对着张超父子两笑笑。

    “让两位见笑了,今天真有些饿了。不过这个黄馍馍真是好吃,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蒸饼。”

    “崔大哥饿就再多吃几个。”

    崔琰笑笑,“这个馍是你们自己做的吗?带了多少来卖啊?”

    “五百个。”

    “这样吧,五百个我全包了,正好请当班的手下弟兄填填肚子,也让他们偿偿这么好吃的蒸饼。”

    “是黄馍馍。”张超纠正。

    “对,黄馍馍,这么好吃可比那些蒸饼好吃多了,比羊肉白面蒸饼都好吃。你们卖多少钱一个啊?”

    “五文一个。”张超没漫天叫价。

    “啊,这么好吃才卖五文一个?普通的蒸饼都卖五文一个了,那白面带肉馅的可是卖十文一个。”

    张超笑笑,再次重申五文一个。同样大小的糜子蒸饼也卖五文,但是黄馍馍可是很松软的,比起普通轻,因此用料节省了许多。况且这一个黄馍馍里还有许多成本更便宜的红豆沙呢。

    普通蒸饼卖五文一个,肉馅蒸饼十文一个,利润可远不及五文一个的黄馍馍。

    五文一个,五百个就是两千五百文。

    崔琰虽是高富帅,可也不能随身带着十几斤铜钱在身上。不过高富帅人家自然不会带铜钱,他掏的是银子。

    一根小银条,刚好是二两重。

    一两银子当铜钱一千六,二两就是三千二。

    老爹还准备拿刀切一点下来找给崔琰,结果崔琰却挥着手道,“老哥这蒸饼...”

    “黄馍馍。”

    张超再次在旁边纠正。于是崔琰笑着接道,“对,老哥这黄馍馍太好吃了,五文一个真是太便宜了。这二两银条子就别找了,那么客气干啥。”

    老爹坚持要找,张超只看着不说话,最后老爹还是没找成,人家有钱任性,老爹也只好收下了。

    崔琰拿过两筐黄馍馍,立即叫来手下两名队正,让他们叫手下过来分馍馍。五百个馍虽然不少,但崔琰这一旅可是两队一百人,一人五个,都还只是让他们半饱而已。

    都是青壮府兵,五大三粗,哪个平时吃饭不得用盆。

    一边吃,这些府兵一边大赞好吃,引得城门处进出去往的行人都频频侧目。

    “这蒸饼真这么好吃咧?”

    “老哥,这蒸饼还有么?给我也来两个。”

    “给我也来二个。”

    最后,有些幸运的路人,从守门参旗军士手里分到了一点偿偿,吃过之后全都大声叫好。

    “对不住了诸位,今天的黄馍馍都卖完了,只有这么多了,实在不好意思。各位若觉得好吃,回头帮我们宣传宣传,我们这是黄馍馍,灞上白鹿乡张家沟张铁枪家黄馍馍,独一无二,不酸反甜,松松软软最好吃的黄馍馍,每个还只有五文钱,跟普通蒸饼一个价,却比肉馅白面蒸饼还好吃。”

    “这小哥,明天还有不?我天天早上从这过,明天给我留点?我要五十个。”

    “我也要五十个。”

    “我要一百个!”